近日,由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的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圆满落幕。全省109所高校的1276件参赛作品进入省级复赛。经过文本初审,来自91所高校的446件作品最终入围终审决赛。我校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并再次捧得“优胜杯”。
自学校启动本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来,受到各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师生的广泛关注,共有190项作品、1330余名学生参与竞赛,近300位指导老师参与指导,项目涵盖数理、信息技术、能源化工、哲学、经济、社会等众多学科门类。由20余位专家学者组成了竞赛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评审。通过多轮培育和层层筛选,15件作品报送参加省赛,13件作品入省赛终审决赛。
据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挑战杯”举办以来,地大培养的一代又一代“挑战”青年,以充沛饱满的信心与热情,走好新时代的拼搏之路,以涓涓细流汇入国家科技创新的动力引擎。
此次挑战杯省赛我校再次斩获佳绩,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挑战杯”系列赛事育人功能,激励学生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助力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实现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地大梦”贡献青年力量。
附:部分获奖团队展示
特等奖
精“智”入微——强适应性的微波滤波器智能精密调试系统
团队简介:《精“智”入微——强适应性的微波滤波器智能精密调试系统》,为本硕交叉组队。该项目面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重大战略需求,交叉融合控制科学、微波通信、认知科学、精密制造多学科,包括多信息融合的特征精确提取、形性耦合关系混合建模、知识驱动的智能优化调试三大核心技术,实现了多型号滤波器的高精度、高效率调试,推动相关企业生产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促进微波通信核心基础零部件智能制造。
鱼生•渔生: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退捕渔民生计转型的调查研究——基于江西鄱阳、湖南岳阳、湖北新洲的调研
团队简介:“江研境学”团队是一支由跨学科、跨专业的6名本科生组成的长江保护小分队 ,梳理长江年禁渔计划的实施背景及相关政策,选取江西鄱阳、湖南岳阳、湖北新洲等三个典型代表区域,通过文献研究、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禁渔计划的执行和渔民生计转型进行调查研究,也提出多条政策建议,为帮助退捕渔民实现高质量生计转型提供参考依据。
一等奖
解码煤矿深处——多目结构光三维重建技术及其在煤矿钻孔机器人智能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团队简介: 结构光三维重建开发团队于2020年开始对结构光重建技术进行研究,在工业及地质装备领域进行相关应用,团队始终围绕工程机械装备数字化开展交叉创新研究,为我国工程机械装备类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于“双碳”背景下我国工程机械装备的高速发展。
“有视无汞”——种基于伍德合金替代汞的绿色可视化孔隙结构表征仪
团队简介: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利用无毒的伍德合金替代汞的技术手段,自主研制了一种伍德合金并研发了一套绿色可视化的孔隙结构表征仪。该仪器可实现对不同形状多孔介质样品的孔隙结构的定量检测,而且能够直观展示固体材料的内部结构信息,且对检测样品无损,可回收使用。
最大灭绝事件中海洋动物的新发现与幸存策略
团队简介:该团队聚焦地质历史时期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通过详尽的野外工作以及数据驱动分析方法,发现了三种新的海洋生物幸存策略。为预测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后海洋生物如何响应提供数据支撑。该项目已有多项论文成果,并获得国外媒体报道和国际古生物专家的认可。
“破局极紫外光源”一一基于对称性破缺拓扑系统的高次谐波辐射方案
团队简介:"追光之旅"关注于极紫外光源产生难题,模拟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运用量子力学和光谱学知识,建立非对称拓扑系统的高次谐波产生方案,助力破局极紫外光源这一卡脖子技术。团队提出了拓扑量⼦材料增强光源转换效率3-4个数量级的⽅案。先构建了拓扑材料辐射极紫外光的理论模型,再采⽤量⼦主⽅程解决了实验中的量⼦退相⼲问题。
“风助火势”——航母飞行甲板池火热辐射灾害研究
团队简介:作为一支来自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团队,李昕团队心系大国重器,他们结合自身专业知识,针对航母飞行甲板热辐射灾害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经过他们的努力,最终得到了适用于多尺度、宽风速航空煤油池火热辐射预测模型,可为我国航母飞行甲板应急救援提供指导。
“宿”造美好:都市近域民宿空间演化、驱动机制及乡村振兴效应研究一一以武汉市为例
团队简介:团队以乡村民宿为切入点,历时两年走访武汉市6个远城区14个村庄,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搜集其余3470个村庄的民宿数据辅助研究,创新性结合3S与SPSS技术,分析都市近域民宿空间演化过程、驱动机制,并对民宿发展所带来的乡村振兴效应予以总结。
参与式治理:基层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路径优化研究一一以湖北红安县为例
团队简介:团队在参与式治理理论基础上,选取湖北红安县,展开实地调研,总体把握当前红安县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情况,探讨社区志愿者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形成的典型案例,针对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为县域基层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提供经验总结与有益启示,为社区治理效能提升建言献策。
二等奖
情投“器” 合——情感智能导览机器人算法策略研究
团队简介:针对当前情感响应方式单一以及人机交互情感属性缺乏的问题,项目提出了“机器情感”的概念,分析可能导致情感变化的因素,建立机器情感模型,提出基于机器情感的人机交互策略。以导览机器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际场景中理论方法的部署与验证,完成模拟实验与实地测试,并开展了落地应用,探索更多元化的情感响应,为实现高级情感智能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揭开火星神秘面纱一一基于天问一号轨道数据对祝融火星车着陆区地貌的研究
团队简介: 揭开火星神秘面纱项目是基于天问一号轨道数据对祝融火星车着陆区的地貌进行研究,探究地貌成因机制,重建区域地质演化过程,评估地区宜居性。项目成果助力了天问一号科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为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的选址提供重要参考。
探秘时空——加速观测者看到的高维时空中的量子纠缠行为解析
团队简介:量子纠缠是量子世界中最奇妙的性质,它也是我们研究时空结构的重要工具。一般认为我们所处的是四维时空,但弦理论认为,我们所处在的时空是高于四维的。之前对量子纠缠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四维时空,而且我们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在高维时空中粒子会发生统计性的改变并可能因此影响缠。所以,我们基于开放系统量子力学,探究了高维时空中的量子纠缠动力学(包括有质量场和无质量场情况)。
智取地热一一纳米流体高效取热技术
团队简介: 团队聚焦于浅层地热能循环取热领域,针对地热系统采热工作制换热效率低的科学前沿问题,采取“理论研究+实验分析+现场应用”的技术手段,针对纳米流体作为换热工质如何提升地热循环系统换热效率的问题展开系统性研究,形成了集传热工质、高效阻垢与参数监测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体系。
三等奖
内修外攘,防患于未“燃”——聚合物火灾防护新策略研究
团队简介:该团队致力于研发高效阻燃抑烟技术,不断探寻聚合物新型阻燃技术,追求自我提升和精益求精,始终坚持“赋材新能”的原则。他们成功研发了一系列高效的聚合物阻燃抑烟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创新。该团队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注重团队协作和高效沟通。该团队的研究和成果,可以为聚合物火灾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前提,实现“阻火抑烟,化危为安”的宏伟目标,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港澳台青年如向乘上大湾区发展的快车?——基于大湾区人才政策调查报告
团队简介:团队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港澳台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他们在大湾区发展规划中如何取得先机。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团队从港澳台青年在大湾区的就业、创业、生活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还探讨了大湾区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港澳台青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促进大湾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