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迪 陈文婷 摄影:王俊芳 陶柳江 童川博)“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承载着地大人集体记忆的“冬至灯会”以“迎春灯会”的面貌焕新归来。8日晚,南望山校区院士长廊及校友园举办的“风吟华夏·春暖杏园”迎春灯会盛况空前。这场难能可贵的大型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让整个校园生机勃勃,更是点燃了地大青年学子的无限激情。“我们希望借‘迎春灯会’这个契机,帮助同学们找回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活动承办方社团联合会负责人周佳贺难掩内心激动。
学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副校长李建威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李建威为第七届花灯设计制作大赛的获奖代表颁奖。黄晓玫宣布灯会正式开始,她代表学校向所有为本次灯会付出辛劳的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唱起来、跳起来、快乐起来、健康起来,珍惜在学校的美好时光,我们一起努力把学校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院士长廊前,舞龙、舞蹈、汉服秀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社团集市摊点前,灯谜、投壶、蹴鞠等互动项目热闹非凡;丛林深处,风格各异的造型景观让人目不暇接。灯火璀璨的夜晚,无尽的人潮涌动,处处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在灯与影的交相辉映下,校园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好久没有参加过这样盛大的活动了,这才是大学校园生活应该有的样子!”同学们纷纷感慨道。
在灯会前期策划筹备的过程中,社会联合会发动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发挥巧思妙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空间,将景观设计、表演内容与校园环境有机融合,着力打造‘一步踏入画卷,一眼望尽千年’的沉浸式体验。“刚开始提出把灯会放在平日安静的树林里时,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经过反复论证推敲、实地考察后,我们决定挑战这个‘脑洞大开’的想法。”周佳贺谈到。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今年的灯会除了“花灯长廊”之外,创新设置了传统文化区和学科文化区两大景观区。“传统文化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意,呈现“笔墨生香”“仙乐飘飘”“桃花朵朵”“鱼跃龙门”“围炉煮茶”“园林韵景”“廿四节气”等七个景观点;“学科特色区”则由各培养单位设计布置的独具学科特色的造型灯组串联而成。
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积极融入到灯会的各个环节之中。安全保卫部制定了周密细致的安保方案,为灯会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离退休工作处组织书画协会离退休教师创作了数十幅书法作品进行陈展;后勤保障部除了打造美轮美奂的园林景观之外,还组织工作人员包揽了灯会所有照明灯具的安装工作。“看到这么多同学在活动中收获快乐,我们为同学们做好服务工作,感觉很值得!”已经在学校工作40年的后勤保障部水电科彭建芳老师表示。
据了解,为办好这次迎春灯会,全校24个单位,超过3000人次,历时70余天,精心打造了1300余盏花灯和30余个景观点,当晚参与灯会人数过万,湖北电视教育频道全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