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从性骚扰到高空抛物;从禁止虐待动物到网络游戏分级,今年的两会更加关心民生,我们也从委员们的建议中回忆起一个个真实的事例。那么青年最关注哪些问题呢?
综合多方数据,我们整理出了这次的两会中青年比较关注的四个话题:大学生增负,校园贷,信息安全,就业。我们一起来讨论学习下吧!
大学生增负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院士呼吁:“在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大学生增压,适当增加学业负担。”
早在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曾提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今年张改平再次提出这一呼吁,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机制,也为中小学生减负助力。
然而,通过网上风评来看,大学生普遍不支持这一提议。“醉生梦死”的大学生活只是很少一部分学生的选择,更多的大学生过的并不轻松,且高校的课业压力似乎更重,丰富的活动更加要求学生的自学能力。
况且,一些网友提出质疑:如今正在大学就读的一批学生,中小学时期并没有实效的减负,到了大学反而增负,这可能会使得大学生变得更加焦虑。
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是否要为大学生增负?大学生增负是否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就目前来看,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还是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期待两会基于详实调研的基础上给出的良策。
校园贷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副院长孙洁:将金融课纳入基础教育统筹,规划相关金融课程门类,加大人力物力为课程讲授提供多渠道授课方式。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执行学院院长、教授赵静梅:学生不仅需要金融知识,更需要财务意识。
当日常生活消费超出正常水平时,部分学生便会选择非法校园贷。“零首付”、“免息”、“分分钟到帐”,这些看似简单、方便、快捷的大标题,背后暗含的却是诱人深入的套路。尽管如今加强了相关宣传力度,却仍有学生接连受骗,轻者伤财伤神,重者葬送未来,危及人身安全。
究其原因,是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少金融知识,才会轻信他人,落入圈套。因此,加强相关教育显然是必要的举措。
再者,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学生群体的“校园贷”、针对中老年群体的 “套路贷”、以及互联网借款中的高利贷、暴力催收等乱象频出,《民法典》从上位法的高度对高利放贷行为进行规制,也是我国首次在人大立法层面明确对高利贷行为予以禁止,代表了国家对高利贷进行坚决禁止和严厉打击的态度。
双管齐下,遏制社会乱象,切实保护大学生利益,才是我们都想要看到的局面。
信息安全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围绕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制定生物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
4月22日,多所高校大学生“被就业事件”的揭露,敲响了信息安全的警钟。无论是无孔不入的推销电话,还是大学生的“被就业”,无不说明个人信息
泄露的情况在今天是非常严重的。
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将个人信息随意发表上传到网络,为信息的泄露埋下隐患。此外,也有些流氓软件,强制要求提供相应授权,安装有害程序,窃取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正是从立法的角度,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提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也让处罚相关违法行为有法可依。同时,加快推进立法进程有利于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就业
李克强总理:大学毕业生人数创新高,要让他们成为不断线的风筝。今明两年都要提供就业服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一直是青年关注的问题。今年,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再创新高,庞大的待就业人数本就让今年的就业形势显得严峻,而年初的疫情,更是让就业情形雪上加霜。
代表们表示,改善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的共同合作。已经启动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扶行动,补贴大学生创业等措施为就业难题带来了转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求“各级党委要拿出极大精力抓青年工作、抓共青团工作,切实尽到领导责任”。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全社会都在为青年谋利益,求发展,青年当自强,提升格局,关心时事,承担起自身的历史责任,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
文字来源:田卓,冷佳珂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