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空学院"格物致知"团队赴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察院调研
(通讯员 刘鹏宇)2015年7月12日格物致知团队来到了临沂市的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察院,展开了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格物致知团队将立足于观察工作环境、了解就业信息、加强校友联系以及提升专业学识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
格物致知团队来到单位后,与联系人焦总经理协商好接下来的行程安排,并入住单位的地矿宾馆。
次日上午,格物致知团队来到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的下属单位——水文勘查公司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主要访问了公司的徐总经理,向其询问了有关单位日常工作、单位招聘条件、对地大学子学业的建议以及专业基本原理等内容,徐经理对物探青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热情地回答。
徐经理1989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他指出,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地矿行业近年来不是很景气,导致地矿行业对招聘员工的要求提高了。徐经理强调,地质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其工作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更好地完成从地质类学生到合格的地质员工的转变。
徐经理作为我们的校友,在最后对我们提出了寄语:一定要重视数理、地质学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实习机会,在每次实习中得到应有的成长。
13号下午,格物致知团队来到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下属的单位—— 地质矿产开发公司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对公司主任工程师杨学生进行访谈。
通过跟杨工交流,我们了解到,地质行业在2000年开始稳健上升,国家提供了大量资金和项目支持,在2003年到达高峰期,2005年进入国土资源大调查时期,有年薪10万元的待遇……而现在,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黄金时期后,地质行业走上了下坡路,以前开发的矿产项目如今寥寥无几,国家的投资也大量削减。杨工还提到,在资金雄厚的美国,就算是地矿行业周期中的低谷(找不到矿),美国公司也有项目去做,导致我国出现大量人才流失的现象,幸运的是,我国在后期也开始有了扶持性政策。作为大学生,除了将专业课程学好以外,还要强化个人素质,比如多了解Mapgis的使用以及各大矿脉的开采事例。
最后杨工说,虽然和其他行业相比地质行业要艰苦一点,但这是做这一行的普遍现象,如果将出野外当做享受,你就会做得更好。我们看见,物探精神根植土地,物探青年永不停息!
【碧蓝气魄】气象调查队
——以宜昌、秭归为例在秭归国贸广场宣传活动
7月10日16时,全体队员带着做好的海报,宣传单,问卷前往秭归县最大广场——国贸广场,随之开始准备宣传的东西和布置现场。18时,宣传正式开始,有很多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来观看并且听了我们的讲解,认真填写了问卷。还有很多小朋友对此都非常好奇。我们的几位队员还去了临近广场的街道向过往的行人发放宣传单和问卷,我们还买来明信片给来往的行人发放,以此感谢他们对我们的支持!
晚上20:00,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宣传活动,最后,队长召集大家开了会,对今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明天的行程安排及对大家进行了鼓励。
“清水寻踪”在十堰
(通讯员 李正宇)2015年7月10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化学院“清水寻踪”三下乡团队踏上了在十堰市的寻踪之旅。
7月11日上午8时许,经过当地工作人员的同意,小队下到十堰神定河旁开始水体采样测量。过程中每人各司其职:四个男生分两组采样,两人测量pH值及TDS数据,两人随行照相,一人记录,一人管理随行物品。所有人相互扶持,以免失足等危险事件的发生。即使多出无从落脚,即使蚊虫不断叮咬,队员们也毫无怨言,每50米采集四次样品,共采集21组数据。下午至晚饭时间,团队成员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舍弃测量误差后得到一份较为完整的水质调查数据。这份数据也见证着队员们半天辛勤的汗水。
日落十分,团队出发前往人流密集的区域,随机寻找不同年龄段的路人填写有关十堰市水体水质的调查问卷,收集不同人对于十堰市水体水质的不同看法,完成第二天最后一项任务。
7月12日,是清水寻踪团队在十堰市的第三天,烈日当头,酷暑依然陪伴,但这不会对我们的进展构成任何阻碍。
上午9时起,经过有关部门的许可,我们在百二河收集并测量水样,贺广华、吴勉与申君启、李正宇分两组采集水样;易婷婷与吴柯南测量pH及TDS数据;刘娅兰记录;陶纯伟携带随行物品;高琪随行拍照记录;毛娜请自由调动处理突发事件。每个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取样测量的任务。测得的数据直观表明百二河上游到下游的水质变化情况。在采样途中也遇到过当地居民,并询问有关如今十堰市水质变化情况,居民表示水质依然澄清,如今出台相关处理政策后水质略有改善。
中午小队于宾馆做些许调整,随后便踏上35路公交汽车前往十堰市人民公园发放有关十堰市水体水质的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多针对青年市民,便于了解青年人对于十堰市水体水质的看法。在收集过百份问卷后,清水寻踪团队就此结束第三日的征程。
7月13日,2015年入伏第一天,高温酷暑依旧,顶着37℃高温,清水寻踪团队继续走访十堰市相关部门寻求解答。
上午10时,队员们来到十堰市人民政府内南水北调办公室,采访环保科陶科长及建设管理科楚科长近年来十堰市南水北调工作的进展状况。无意中竟发展楚科长也是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生,亲切感油然而生。
楚师兄之后对我们分外关心,询问工作进展程度、行程规划等情况。短短的几分钟的接触,楚师兄就他发现的我们团队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意见,尽可能地给予帮助,有如兄长对待弟妹一般亲切。楚师兄建议,调查不应有太大的范围,抓其根源,究其要点才是时下所应做的:下到最基层,了解最真实的水体水质反馈情况,对于调研才更有帮助。直到午饭十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与楚师兄道别,他的帮助让我们对接下来的安排有了崭新的认识。
中午短暂的休息后,团队所有成员就上午楚科长所说要点集中讨论、总结,一方面对之前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另一方面对如今团队内部还存在些许问题进行商榷,最终在激烈的讨论中最终确定了前进方向。
三下乡的过程过程中有汗水有挫折,但,只要团队十人心往一处去,力往一处使,不管前路多少艰辛,我们均能战胜!
审稿:朱丹 编辑:龚志铭 张巍烨 何晓昕 本期5版
信箱: astcugsjb@163.com 地址:第四纪传媒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