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井冈山的斗争,青马人的锤炼——记我校第八期“青马工程”精英班学员井冈山学习

发布人:发表时间:2017-09-14点击:

井冈山的斗争,青马人的锤炼——记我校第八期“青马工程”精英班学员井冈山学习

(通讯员 沈晨、李天琪)井冈山,以其辉煌灿烂的革命历史,铸就了蜚声中外的“红色摇篮”,也因此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192710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经过“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领导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我们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起点。伟大的斗争孕育着伟大的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在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我们培育出以“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群众求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

九十年过去,井冈山早已“旧貌变新颜”,不变的是血与泪、生与死铸就的薪火相传的井冈山精神,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理想信念、坚定伟大事业必将走向胜利的执着初心。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之际,我校第八期“青马工程”全体学员于825日—29日赴井冈山探寻初心、感悟精神,开展了一次坚定信仰之旅。

第一篇 青马人“上山”——追寻信仰出发

824日,青马人提前返校、整装待发;25日清晨,阳光明媚,我校第八期“青马工程”精英班全体学员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向着中国革命圣地——井冈山出发,由此开始了青马人为期5天的坚定信仰之旅。

【图1 行前合影】

【图2 “行军”途中

近一天的大巴行程,青马师生一行35人于傍晚时分抵达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的井冈山,接下来的学习培训将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进行。这个点亮星星之火的红色圣地,映入眼帘的却是长林丰草、青松翠柏,褪去路途的匆匆与疲惫,更多的则是敬仰与期待。

【图3 井冈山下合影】

第二篇 井冈山的斗争、青马人的锤炼——坚定信仰

一、红歌学习
25
日晚,我们的队伍齐聚大礼堂,开始了征途的预热——红歌教学,曲调间传递着革命斗争的慷慨激昂、吐露着当年的感人肺腑。弥漫全场的红色音符,唤醒了每个学员的“红色基因”。

【图4 红歌教学】

二、情景教学——“三湾改编

26日早上,在简单的开班仪式后,青马班全体学员参加了“三湾改编”情景教学,基地老师从秋收起义失败的背景说起,详细介绍了“三湾改编”的原因、内容及意义,使青马人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原则。“三湾改编”后,我校青马班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13连,下设3个班,每支队伍确定了连长、班长、宣传员、炊事员等相应职务,在班长带领下,每个班确定了自己队伍的队名、队旗与口号。后续的实践教学中,将以班为单位,重走红军之路、追寻红色记忆。

【图5 “三湾改编”情景教学】

三、理论学习——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

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也是我们行动的先导,为了更好的了解井冈山斗争,加深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26日下午,基地吴方宁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的专题讲座,吴方宁教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当年波澜壮阔、危机险难的斗争仿佛重现眼前;吴教授根据新时期的青年特点和历史使命,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相关寄语,详细讲解了以“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群众求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与时代意义。

井冈山斗争的艰难曲折,已令我们钦佩和敬仰;井冈山精神的时代意义,已深深地印刻在青马人的心中,等待着开花结果、绽放光芒。

【图6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讲座】

四、实践体验教学——缅怀井冈英烈、重走红军路

(一)缅怀井冈英烈

827日,新雨与晨露的交错悄然而至,点滴细雨使得潮湿的空气愈发清新,远处淡薄的雾岚在山腰缠绵,显得分外妖娆。追寻着历史的足迹,青马学员先后前往大井朱毛旧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烈士墓参观学习,并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把人们带回了近代以来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

【图7 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深山小井里,沉睡着祖国的瑰宝——在小井红军医院和小井红军烈士墓,基地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艰苦奋斗攻难关”、“信仰比生命更重要”为主题的现场教学。在医疗条件极差、缺医少药的艰难环境下,不得不用食盐兑水消毒;伤员做手术,只能五花大绑在门板上,咬着毛巾,承受着钻心的剧痛……湘赣敌军第三次“会剿”井冈山,敌军在当地游民程开恩带领下,窜到小井村,正在医院养伤的130多名红军伤员来不及撤离,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宁死不屈而最终英勇就义,听到这些,许多学员都流下了热泪,什么是信仰?什么又是信念?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用一生时间去思考。

【图8 参观小井红军医院】

苍松翠柏常年青,陵园安陈先烈灵,浩气常存众英烈,忠魂萦绕人民心。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是现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里,我们向革命英烈敬献了花圈、瞻仰了烈士雕像和碑林,重温了入团誓词。

井冈山的红,是革命先烈鲜血铸就的红。我们不敢想象,在两年零四个月的革命斗争中,先后牺牲的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达5万余人,平均每天有50多人因为革命斗争和牺牲,而其中留下姓名的只有15000多人,更多的名字我们无从知晓……

【图9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

【图10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现场教学】

看过大井故居的苍苍古树,在井岗博物馆回溯一段峥嵘岁月,在烈士陵园与英烈精神交汇……随着革命根据地创立、发展与新局面的深入展示,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与丰功伟绩在脑海中逐渐丰富起来,敬佩与自豪之感油然而生。我们追寻历史的足迹,不断懂得坚持学习勇于探索,坚定执着追理想,才能更好的去继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

(二)重走红军路

8月28日一早,青马人分班行动,就开始了红军的一天急行军,行走在井冈山的青山绿水间,“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嘹亮,一路蜿蜒崎岖,溪水湍急,身旁布满摇曳的树枝,阳光斜照稀疏的树叶,在路上映射出明暗的斑驳。

崎岖山路上,班长同志统领全队,带头大跨步前行;大家轮流扛着沉甸甸的弹药箱,喊起嘹亮的口号;卫生员努力辨认种种草药,保护大大家健康;宣传委员积极拍照,记录着行军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士兵委员会相互搀扶,扛起枪杆子,寻找着每一处点标;炊事员不畏油烟,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寻常的食材亦有美妙滋味。

中午时分,红军抵达目的地,在农户家干农活、访民情,并动手制作红军餐。“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段歌谣,既反映了红军的革命乐观精神,又反映出了红军的艰苦奋斗精神,正是因为这两种精神,井冈山军民才不畏艰难困苦坚持斗争。

【图11 急行军前合影】

【图12 红军餐】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呀闪银光……,八角楼的灯光哎,照四方,我们的毛委员在灯下写文章……”这首《八角楼的灯光》很自然地就把人的思绪牵引到茅坪,牵引到那座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八角楼民居。

28号下午,青马红军来到八角楼和黄洋界参加现场教学。八角楼的那盏油灯点燃了革命的圣火,那束划破夜空的灯光与北斗星交相辉映,照亮了风雨如磐的神州故园,温暖了黑暗世界饥寒交迫的奴隶,指引了那艘南湖红船乘风破浪的航向。

【图13 八角楼现场教学】

【图14 黄洋界合影】

第三篇 青马人“下山”—— 怀揣信仰、砥砺前行

置身井冈,真切的踏上这座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去触摸一草一木、一路一景,才能感受到这片圣地的魅力。在井冈山上,青马人不断地在问自己,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们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仍然坚守信仰、坚持斗争?究竟是什么力量激励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在经历了血与泪、生与死的惨烈战争后,仍然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革命之路?我们的答案是:井冈山精神——这块红色土地和革命先烈的鲜血所凝炼和铸造的井冈山精神,即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群众求胜利。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90年前,“星星之火”点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90年后,井冈之行点亮了每个青马人的人生;9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下山,是为了不断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取得中国革命新胜利,90年后,地大青马学员下山,既是为了弘扬跨越时空、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的井冈山精神,也必将传承红色基因、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图15 全体学员基地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