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地大(汉)团字[2014]01号
2014年校团委工作要点
工作思路:树立“理解青年、信任青年、引领青年”的青年观,遵循“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工作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顺应时代,融入社会,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素养培育、自育体系建设四项重点工作。
工作策略:更加务实化、更加青年化、更加社会化。使共青团工作更加务实化,找准党政关注、青年急需、共青团能为的交集,搭建开放交互的工作平台;使共青团工作更加青年化,把“全体青年学生”作为工作设计的核心,以调研的方式把握青年思想逻辑,以学生的名义呼应青年利益诉求,用学生影响学生激发青年自主成长;使共青团工作更加社会化,优化组合对学生成长有利的力量,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第二课堂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工作目标:以社会化视野推动共青团工作与社会的深度融合,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共青团工作的网络新媒体转型,努力提升共青团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不断扩大共青团工作的有效覆盖面。
一、强化大学生思想引领,以示范教育引导青年
1、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五四青年节等重大时间节点,立足时代特点、利用舆论阵地,通过主题报告、节日纪念、经验交流、成果汇报、现场体验、故事分享等形式,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继续开展“寻找感动”计划、“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故事分享会,完善“选树榜样+分享感动+示范引领”激励育人机制。继续开展“我的第三只眼”社会观察活动,重点对青年学生易感困惑的理想和现实、主流和支流、物质和精神等问题进行科学阐释,鼓励思想碰撞,帮助青年学生形成科学、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
2、建设好大学生骨干队伍。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形成高级团校、专项培训班、初级团校的三级骨干培训体系,开展模块化课程建设,规范理论学习、对外交流、志愿服务、实践锻炼、课题研究等培养环节。完善学生代表大会代表提案机制,指导学生会办好“校领导接待日”、“教务见面会”等活动,合理有序地表达和维护学生正当权益,推动学生参与涉及学生事务的民主管理。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收集学生意见建议,分析和掌握学生普遍利益诉求、校园舆论新热点,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3、开展好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推进社会实践向课题化、项目化发展,发布学生社会实践调查重大课题参考目录,产出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兼备的实践成果,做好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以共建式活力团委建设为契机,加强校地合作与校企合作,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拓展学生就业见习渠道。成立“志愿服务银行”,借鉴银行业务流程,对志愿服务个人、团队、项目进行盘整,引进和吸纳社会资源注入资金购买志愿服务、注入项目匹配志愿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以“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研究生支教团”等为代表的品牌志愿服务活动。
4、探索运用新媒体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坚持基层导向和学生导向,以“团组织生活会、团籍注册和团课”为切入点,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互补的方式,引入“微讲坛、微话题、微直播、微视频、微团课”等载体,为基层团支部配置团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完善大学生科创工作体系,以实践教育服务青年
5、成立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科创起航训练营”、“科技论文报告会”等活动,传播创新创业知识、浓厚创新创业氛围,让普及型创新创业活动成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
6、支持学院开展特色科技活动。继续以项目化方式,支持学院团委紧扣学科专业属性和学生成才需求,打造学院科技活动品牌。继续开展好“基础科研训练计划”等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增加学院工作自主权,让专业性科技活动成为第一课堂的有力支撑。
7、建设大学生科创工厂。依托各职能部门做好科创工厂培育基地建设,继续与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推进“高徒计划”,与科发院合作推进“大学生自主创新资助计划”,开展“特殊专长支持计划”,努力实现优秀学生与优质资源的对接,形成学校科创工作的内循环。与学校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各级政府及社会资源合作推动科创工厂孵化基地建设,做好在校和毕业大学生初创企业的服务工作,创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形成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外循环,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外延。
8、参加重大创新创业比赛。将志愿服务银行作为公益创业孵化器,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打造公益创业品牌。做好湖北省优秀科研成果申报和其他常规比赛的组织工作。承办2014年“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做好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备战工作。启动2015年“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备战工作。
三、构建大学生文化之旅,以体验教育丰富青年
9、建设“青年文化旅行社”。依托大学生艺术教育基地,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传统文化系列、学科文化系列、国际文化系列等文化产品菜单,通过多元文化体验活动培育学生文化素养,拓展学生国际视野,逐步实现“兴趣有载体、参与有渠道、全程有指导、素质有提升”的实施目标,打造以体验式教育为主要手段的文化育人之旅。
10、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好中国科协“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5月在汉汇演相关工作,使话剧《大地之光》成为宣传学校的一张名片。开展两级联动的“群体文化记忆”系列品牌活动,举办好“高雅艺术进校园”、“红五月”系列活动、毕业生晚会、迎新军民联欢晚会、社团嘉年华、元旦庆典等校级文化活动,积极支持学院建设院本文化活动品牌,浓厚“一院一品”的校园文化氛围。
11、在多元文化体验中提升学生基础素养。依托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与国际合作处等部门合作,建立校学生会与留学生会的常态交流机制,畅通广大留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教育的路径,积极开展中外学生互动交流,体验多元文化。依*大学生艺术团骨干力量,以“小主题、大参与、多层次、开门办剧场”的形式,定期举办高雅艺术文化欣赏普及活动。
四、坚持内涵式发展,强化自身建设
12、筹备召开我校第十五次团员代表大会、第十七次学生代表大会。充分发扬团内民主,广泛听取团员意见,全面总结学校共青团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生力军作用,团结带领全校团员青年在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中谱写新篇章。
13、继续推进共青团“强基”工程。开展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五四红旗团支部”培育工作。践行团省委“项目+活动+阵地+团建”的工作模式,积极争取团中央、团省委项目支持。坚持党建带团建,适时启动“书记言团”,加强学校各部(处、室)对共青团的指导。
14、继续推进共青团工作实践研究,注重成果推广。持续做好共青团工作实践研究基金立项工作。开展基层团建工作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学院、学生组织开展团建创新。加强研究生共青团工作、青年教职工团建工作。
15、推进全媒体共青团宣传体系建设。把握网络技术、移动互联平台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青年学生的信息需求和信息传播方式,对团属网站、微博、微信、橱窗等宣传渠道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渠道互通互补。结合共青团的品牌工作和活动平台,围绕学生的信息需求,为学生提供具有共青团特色的文化产品,让共青团成为学生的聚集地、成长地、思考地、发声地,充分发挥团属宣传阵地的育人功能。
五、树立服务意识,做好其它工作
16、加强团委班子建设,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打造务实创新、廉洁自律的专兼职团干队伍。强化基层团组织建设,夯实共青团基层工作基础。
17、做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五四表彰大会、迎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常规工作。
18、做好弘毅堂、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学生活动场地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军乐团、国旗班、治保部、礼仪队在学校大型活动中的志愿服务工作;做好学校和上级组织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0一四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