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课部)、学生组织并全体学生:
为推动智慧城市领域技术创新发展,培育乐于创意、精于创新、勇于创造的创新型人才,加强境内外大学生的交流,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决定举办“智慧城市”专项赛。此专项比赛为首次举办,针对此专项赛我校拟开展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参赛作品围绕“智慧城市”主题,以绿色科技及智慧科技为依托进行规划设计,包括智慧城市创新规划、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两类。
1.智慧城市创新规划可选择现有城市老城区智慧功能改造升级、新区域全新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以产业园为代表的特殊城市区域规划等范围,规划须结合地域特色,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因素,提出智慧可持续发展策略,将新一代的绿色科技及资讯科技运用到城市中的能源系统、供水系统、交通系统、废水及废物处理系统、建筑物、工厂、商业区及社区等,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可就现有城市的某一类基础设施进行智慧功能改造升级规划,将新一代的绿色科技及资讯科技运用到城市的基础设施中,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提升设施的效率和效益。可选择改造规划的基础设施可以是能源系统、供水系统、交通系统或废水及废物处理系统等城市公共设施,也可以是教育、医疗、体育或文化等社会性基础设施。竞赛内容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体现新思维、新思想的实物制作(含模型)、软件、设计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作品。
1.参赛对象:在201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本科生。参赛者必须以小组形式参赛,每个团队成员2-3人,团队成员至少1人英语流利,可配1名指导老师。
2.作品分为论文组和应用作品组。论文为“智慧城市”相关研究论文;应用作品包含图纸(A3)和报告(10页内)。作品提交时根据要求分组提交,可附交规划模型、PPT或动画视频等辅助作品的介绍,但不作为加分点。申报作品应无知识产权争议。
3.作品评审:校团委将组织专家评审小组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指标对作品进行初审和答辩,并提出获奖名单。校内选拔赛作品及答辩使用中文。
1.有意参赛的团队填写《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智慧城市”专项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选拔赛作品申报书》(附件),并附论文或应用作品和相关成果,一式二份。
2.各申报者若有相关获奖证明需将其复印,并以附件的形式连同申报书一起上交。
3.上报材料包括申报书及论文或应用作品。
4.学校将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智慧城市专项赛有关规定择优推出1-3支参赛团队参加全国初赛。
5.纸质档作品上报时间:2015年5月7日。上报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205办公室;电子档作品提交:2015年5月6日晚10:00前,各学院将参赛作品电子档统一命名“学院+智慧城市”发至astcugssb@163.com。
6、具体初审及答辩日期另行通知,请同学们关注校团委网站及大学生科协网上交流平台(QQ群:343933706)。
7.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校团委联系。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李远同学(13477019757),姜宁丽老师(67883433、15927250498);朱丹老师(67883315)。
四、国赛事项说明
1.全国挑战杯“智慧城市”专项竞赛分为初赛、决赛两阶段。4月至5月,各高校按照竞赛要求对本校参赛作品进行初步评审,以学校为单位通过指定途径进行作品申报。
2.初赛时间是2015年6月,采取网络提交和评审形式。境内作品初赛由广东工业大学负责,境外(大陆以外的国家或地区)作品初赛由香港科技大学负责。初赛不组织现场展示与问辩,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细则对作品分组进行网络评审。
3.决赛时间是2015年7月,相关工作由香港科技大学负责。根据初赛结果,选拔60支参赛团队入围决赛,其中30支境内团队,30支境外团队,每支团队各选派1名队员赴香港科技大学参加决赛。评审委员会依据竞赛评审细则进行分组评审。决赛作品奖项设置为特等奖5个、一等奖25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若干。
4.境内参赛队伍初赛作品可使用中文或英文,决赛作品及答辩使用英文。境外参赛队伍初赛作品、决赛作品及答辩均使用英文。
5.香港科技大学将在决赛期间组织晋级决赛的60名学生开展“智慧城市”领域指导培训、参观香港智慧城市建设工程项目、与相关业界人士、学者的交流讨论等,并围绕大赛主题组织学生作短期调研的研究报告或创意设计方案,最终由国际知名高校专家学者组织评审及现场问辩,评出若干奖项。
附件:《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智慧城市”专项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选拔赛作品申报书》
特此通知!
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二零一五年四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