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关于拟确定李长冬同志为2017年 “全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的公示

发布人:发表时间:2017-07-17点击:

关于拟确定李长冬同志为2017

“全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的公示

根据团中央统一安排,团省委于201611月启动了“践行核心价值观 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活动。经本单位推荐,评委会办公室初审、网络投票和评委会评审,团省委拟确定李长冬同志为2017年“全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现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18日-724日。

公示期间,如对李长冬同志道德品行、遵纪守法等方面有异议或认为该同志事迹不符合入选标准,可向校团委或评委会办公室(团省委宣传部)反映,我们将本着尊重事实和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处理。

校团委

联系人:姜明敏,联系电话:02767883514

评委会办公室

联系人:代恒业,联系电话:02787232542

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

2017717

附:李长冬同志事迹简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用青春和热血铸就教育事业的辉煌

李长冬,男,1981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2009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同年留校任教。先后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系助教、讲师、副教授,2016破格提拔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第三届全国工程地质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Engineering Geology、《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Journal of Pipeline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Practice、《Ecologic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等国际SCI期刊审稿人,《地球科学》、《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工程地质学报》等中文期刊审稿人,获得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首届谷德振青年科技奖2011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R102016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R9,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评选全国三等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十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移民科研优秀成果奖R1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三届和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校级二等奖。

一、 良师益友,蜡炬春蚕

李长冬老师多次担任本科生班级的班主任和学务指导,同时指导研究生。师德之魂在于。作为班主任,要爱学生,因为教育就是心与心的交流。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认真学习,他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每次上课都会及时复习知识点和开展技能训练,请同学到电脑上操作或黑板上回顾上节课讲过的知识点,并让同学们独立查阅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这样更容易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切实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他也尽量让同学们各方面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多参加学生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力争做到百花齐放。指导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钢筋混凝土复合弹性模量的抗滑桩截面优化研究》和学士学位论文《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抗滑桩布设优化研究》分别获得2014年度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和学士论文,指导的硕士生共有4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二、 心之所向,乘风破浪

李老师一直强调,工科的科研工作者必须将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不能闭门造车。在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经过系统研究后,将成果最终付诸实践应用,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模式,既解决了工程实践的难题,又促进了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同时学科之间也没有太明显的界限,所以要综合利用各学科知识,这样才能长远发展。科研者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踏实认真的态度,只有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才能在科研的路上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科研的路不是一帆风顺,但即便困难重重,李老师依旧选择义无反顾,坚定向前,亲自参与科学实验,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调查。科研者的确是孤独的,但正是这种孤独,造就了李长冬老师非凡的品质和不变的信念。

三、 学无止境,奋进不息

虽然在学术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李老师依然积极主动向同事们请教学习与交流。同时在20149受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an Moore之邀到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和访问,不仅积极参加了很多研讨会,结识了很多国际先进的科研团队,还参加了一系列国内外顶级专家的学术报告,极大扩宽了知识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追求知识永无止境,理论学习永远在路上。

和身边的同事,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之中,李长冬老师与他们相处都极为融洽。“相处融洽了,工作能更有干劲”,话很朴素,但却传递出了团结、互助的力量。他总是一门心思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尝试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教育指导学生。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工程地质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让学生除了掌握知识,更能掌握方法,最终形成能力,由爱学变成乐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长冬教授正用青春和热血,铸就教育事业明天得辉煌。没有豪言壮语,也不惊天动地,他只是爱岗敬业,用心服务学生,服务教育事业,点滴做好,用行动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