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课部、所)、各相关部门、各学生组织及全体学生: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我校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增才干、作贡献”,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做出贡献,现决定继续组织开展暑期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和“千名学子寻梦行”社会调查系列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筑梦,求真力行
二、参与对象
中国地质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
三、实践类别
(一)主题社会实践团(由校团委和研工部牵头,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面向在校全日制学生,团队人数应为10人以内,有指导老师带队,要求依托专业优势、关注社会热点、满足群众需求,围绕实践主题开展活动。
各学院(课部、所)需精心组织遴选2-3支本科生主题实践团,1支研究生主题实践团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各学院(课部、所)需分别推选1支本科生主题实践团及1支研究生主题实践团参加校级遴选,校团委、研工部将分别遴选不超过15个本科生团队和5个研究生团队作为校级重点团队,其余为院级重点团队。
校级重点团队需要有预期的实践成果,并通过实践最终形成1篇专题社会实践报告或公开发表论文。每个校级重点团队拟平均资助5000元,实际资助金额根据校级实践报告会成绩确定。
学校为每个学院(课部、所)资助3000元工作经费(其中1000元用于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鼓励学院匹配经费,对院级重点团队进行资助,并由学院对资助额度进行分配。
各相关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暑期社会实践专项,相关管理工作须参照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要求执行到位。各相关部门可选送1支团队参加10月份举行的校级实践成果答辩会。
主题实践团实践期间管理工作由相关学院和立项单位负责,主题实践团(含校级重点及院级重点)学生保险事宜由校团委和研工部统一安排,各专项实践团学生保险事宜由相关立项部门统一安排,其他相关事宜另行通知。
(二)“千名学子寻梦行”社会调查(由党委学工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牵头,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社会调查以大二学生为主,鼓励其他年级学生参加。实行学生自主申报,学院(课部)统筹安排。团队组建工作在辅导员指导下完成,每个团队4-8人,可以跨学院(课部)、跨专业、跨年级混合组队,也可以社团形式组队。
社会调查是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各单位需高度重视。社会调查团队实践期间的管理工作由各学院负责,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分配到各学院(课部)具体指导社会调查活动,各学院(课部)全体学工组老师参与指导本单位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学工处(部)全体老师主动联系学院(课部)参与指导社会调查活动。指导老师必须对所指导的团队负责,在立项前期、调查过程中和后期总结阶段给予全面指导。
四、主要活动内容
(一)青春筑梦·追寻领路人成长之路
结合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和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深入学习研读,前往总书记学习、成长、工作的延安、正定、厦门等地,通过走访、调研,探寻总书记思想“源头”,关注新时代发展与变革,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发展观。
(二)青春筑梦·重走革命奋斗之路
开展红色教育、重走长征路等“铭记历史”红色之旅活动,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等地点,走访调研、扶贫济困,感悟和传播爱国报国正能量,把握青春奋斗的大方向;寻访老党员、老红军和老战士,探寻革命遗迹,深入学习党的历史,深入了解先辈的红色青春以及青年团员在各个历史时期为祖国做出的贡献,结合四进四信、“两学一做”的工作要求及学习党史的研究课题开展实地调查研究以及普及宣讲活动。
(三)青春筑梦·重温改革开放之路
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发展变迁为主题,结合实践地实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的具体问题确定调研项目,并通过数据调研,体会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感悟社会的历时态变迁。
(四)青春筑梦·探索生态文明之路
开展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调查,全面了解长江流域生态文明现状,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长江大保护知识宣传和地学科普宣传,提高民众的思想意识,为长江流域大保护,发出青年声音,凝聚社会共识;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到农村、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围绕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预防等问题,开展科普知识宣讲和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为地方环保治理建言献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青春筑梦·投身乡村振兴
开展“新知青·新家乡”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号召大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用知识助力家乡振兴。深入农村开展政策宣讲、实地调查等活动,宣传党和中央惠农政策,实地观察农村改革发展的可喜变化;开展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社区建设活动,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发展、新型农民成长等热点问题相结合;关注教育问题,支援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就近深入基础教育薄弱地区开展支教服务活动,传播奉献互助的正能量。
(六)青春筑梦·寻访校友足迹
开展品味青春地大,寻访校友足迹,创一流地大故事寻访活动;走访学校旧址,寻访好学向上、自强不息的优秀校友,寻访在科技创新、自主创业有杰出贡献的校友情况,了解我校办学历程及辉煌历史,了解杰出校友的光荣事迹;走访、调研反映我校学子依托专业开展学习、实践、工作、生活的相关故事,深度挖掘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地大学子的感人事迹。
(七)青春筑梦·开启科创梦想
前往全国各地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实地走访和考察,了解国家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开展“科技智力外援”专业实践行动,依托学科与专业及技术优势,面向科学前沿区域和行业产业开展结对帮扶,送上科技服务,切实为地方发展“做贡献,办实事;开展科普创作实践,创作形式多样的科普作品,宣传科普常识,提升公民科普素养。
(八)青春筑梦·关心基层民生
聚焦基层民生问题,在基层群众中宣传依法治国的理念,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尊法守信的正能量,推动共建法治社会;紧密结合“寻找感动”“我的第三只眼”“聚焦十三五、投身四个全面”社会观察活动,深入社会各个角落,关注社会公平发展;践行核心价值观公益关爱行动,开展关爱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农村留守儿童、低保人群及农民工子女等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帮扶活动的同时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九)青春筑梦·关注西部发展
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西部边远地区民族学生的真实生活状况,送去党和政府以及学校的关心和温暖,宣传国家和学校助学政策,加强学校和学生家庭的沟通交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走访家住西部边远地区民族学生家庭,了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民族学生成长的环境,增强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十)青春筑梦:武汉市“新青年下乡”
进农村,围绕“理论育农、科技支农、文化乐农、爱心助农、生态兴农”开展理论宣讲、科技下乡、主题调研等主题实践活动;进社区,依托专业和自身所学所长,结合基层所需所急,在便民服务、助残敬老、社区青少年假期托管、社会调查研究等领域开展活动;进企业,围绕创新性城市建设,进入技术先进、制度完善、成长性好、前景广阔的大型企业或独角兽企业看展课题调研、就业见习、创业实践。
(十一)青春筑梦:双百励志圆梦行
通过自主申报,选拔100名家住城市的学生,由辅导员带队走访100个家住农村的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真实生活状况,送去党和政府以及学校的关心和温暖,宣传国家助学政策,增进辅导员、随访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了解,加强学校和学生家庭的沟通交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安排一部分力量重点走访家住西部边远地区民族学生家庭,了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民族学生成长的环境,增强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十二)青春筑梦:其他专项
1.“就业去哪儿?我做主”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由学生工作处就业中心牵头组织,详情请参阅学校大学生就业中心官方网站通知。
2.竹山县“精准扶贫”主题实践团
结合党与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深入湖北省竹山县开展精准扶贫相关支持工作,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撰写扶贫调研报告、宣传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等其他结合学校扶贫要求的相关活动。
3.“追寻科学家足迹、传承科学家精神”主题实践活动
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积极组织团队采用调查走访、整理口述史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科发展成果,感悟学科发展变化,开展报告会、故事分享会活动,通过照片文字、视频等增强学科自信;鼓励大学生探寻科学家足迹,阅读历史典籍,通过创作主题鲜明、题材多样、特色鲜明文化艺术作品弘扬科学家精神。
五、工作实施
第一阶段:组队报名。6月初由各牵头单位开展组织动员。学生完成组队,撰写立项申报书、填报有关表格等,有关附件(表格)请分别在学工处、校团委和研工部网页“下载专区”栏目下载,网址分别为:
学工处网站:www.xuegong.cug.edu.cn;
研工部网站:www.ygb.cug.edu.cn。
第二阶段:立项申报。从即日起至6月15日前,各学院将本科生主题实践团相关材料,报送至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201办公室;将研究生主题实践团相关材料,报送至研工部103办公室;将“千名学子寻梦行”社会调查汇总材料报送至学工处209思政办。
第三阶段:7-8月开展社会实践及社会调查活动。各单位做好培训、指导工作。
第四阶段:9-10月完成成果集中展示与总结表彰。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部署,抓好工作落实。要督促指导老师提前介入,悉心指导各团队认真选题,做好实地调查和撰写报告工作。各学院应高度重视参加活动的师生安全,采取切实措施,提醒每名社会调查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确保万无一失。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各单位要围绕自身工作重点和特点组建实践团队,切实帮助实践地点的群众决实际问题,带去实惠。同时要重视机制建设,特别要加大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力争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受到锻炼。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单位要重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事中要跟踪报道,事后要选树典型集中报道,努力扩大实践育人教育成果。各学院(课部)要督促各团队重点报送调查日志、博客(微博)日记、视频图片、微型电影、感悟体会和媒体报道情况等内容。
七、其他
1.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校团委:吴仁喜老师:67883315
学工处:陈 敏老师:67883243
研工部:张丹丹老师:67885157
2.联系邮箱
本科生主题社会实践团投稿邮箱:astcugsjb@163.com;
研究生主题社会实践团投稿邮箱:cugygb@163.com;
“千名学子寻梦行”社会调查信息报送邮箱:6016225@qq.com。
其他未尽事宜,以后续通知为准。
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学生工作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2018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