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金虎)8月31号,黄山市阳光正好,微风不惊。在早上微凉的空气中,“bigger power”团队开始了第一天的调研活动。上午8点,在初秋微凉的晨风中,队员们乘坐上了前往屯溪汽车站的公交车,在屯溪汽车站,我们搭乘了去往歙县的大巴,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本次活动的第一个调研点——徽州古城。
甫一进入城内,浓重的徽派气息便扑面而来。从古城正门的牌坊,小巷中白墙黑瓦的普通民居,到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徽州府衙、南谯楼等,无一不透露出这座古城独具一格的风格。硕大的木梁,精致的瓦当,鳞次栉比的鱼鳞瓦,敞亮的天井等给了徽派建筑不同于其他古建筑的独特风格。
然而,在观察走访中,我们却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建筑都被妥善保护着。不少年代久远的民居年久失修,梁木腐朽,院落坍塌,而残落的砖墙上所存在的精美的镂雕纹饰和绘画作品在破败气息的对比下则显得更加珍贵。古城内的建设在现代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变得飞跃起来,电、气、网络以及自来水都已经在这些年走进了古城,然而城内不少居民如今仍然保留着打井水使用的习惯。
我们在一口古井旁采访了一位打水的居民。在他的叙述中,我们大致了解到了古城内老房屋的一些状况。由于在划分景区时,并不是所有的民居都被规划了进去,大部分建筑的产权仍属于个人,所以政府于理并没有义务帮助修缮这些珍贵的建筑。而这些老房子被排除在了景区之外,居民们便无法获得相应的补贴和门票收入,无力自行修缮。如今,大部分新一代的的居民都选择了购买生活更加便捷的楼房或者新修平房。
中午进行了简单的休整后,我们开始了下午的调研。下午,我们寻访到了负责徽州古城管理工作的歙县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潘主任对我们的来访表示欢迎,并详细回答了我们的疑问。由于资金有限,景区只能选择一部分有着重大历史意义或者艺术价值的建筑进行保护修缮,这样的取舍的确不太容易。
经过一天的调查走访,我们晚上乘车回到了屯溪,并对一天的调研结果进行了细致的整理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