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 佳)以专业意识培养和学科情感回归为内核的专业教育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4级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周”活动方案》(学工部字[2014]12号)指出:“培养学生对学院和专业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对探索真理和科学研究的兴趣,树立优良学风,刻苦学习,发奋成才”。在“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周”期间,计算机学院积极探索专业教育新方法、新手段、新载体,努力将专业意识培养和学科情感回归通过科学的、互动的、具体的教育形式来实现,做到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
一、专业教育的定位与整体设计
2014年,计算机学院进一步凸显专业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9月5日,学院党委书记李晖教授在迎新工作布置会上指出:“要以增强学生专业意识和学科认同为核心,加强专业教育的规划设计和组织领导,凸显专业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各专业也广泛动员、精心准备,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研究部署专业教育方案设计工作。总体来说,计算机学院专业教育方案设计贯彻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在专业介绍和学科描述中激发学生的学科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详实的数据、真实的案例、生动的故事引导新生热爱计算机科学专业,为新生开启探求计算机科学知识体系的大门。二是在专业感知和现场体验中体味计算机科学的学科魅力,通过实验室走访、专业榜样宣讲、师生座谈会等多种教育形式使学生在现实的教育场景和真实的榜样故事中感悟计算机科学“求真、求变、求美”的学科精神。
二、在理性引导中进行专业教育
“认知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精通专业”是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习的一般逻辑和基本过程,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是实现这一具体过程的精神内核。也就是说,专业教育需要坚持理性主义至上的原则,科学完整地讲清楚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学术建制体系、实事求是地讲清楚本专业的学科地位和外部挑战。计算机学院2014年专业教育运用大量时间和篇幅为广大新生讲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四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定位、研究方向、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成果转化和学术建制,使广大新生从结构层次、内容体系、社会功能等方面对四个专业形成了较为清晰地认识,增强了广大新生的专业自豪感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感。
三、在交流互动中进行专业教育
交流互动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过程,也是知识体系建构和生产的过程。知识是由若干个基本概念经过一定组合方式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范畴,知识的真理性因知识传递主体的存在而被赋予了社会意义和情感属性。今年,计算机学院十分重视交流互动在专业教育中的建设性作用,通过师生座谈会、新老生交流会、主题班会等方式使广大新生明确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和主要方法,明确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广大新生通过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真实地讲述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是能力、毅力和定力的“合力结果”,计算机科学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的接力奋斗。
四、在具体感知中进行专业教育
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过程来看,“现场体验”和“具体感知”与“概念罗列”和“理论灌输”相比更具有决定意义,因为感知是理性回归的逻辑起点,也是通向科学真理彼岸的垫脚石。在具体感知中进行专业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书本、走出理论,深入实验室、工作室亲自尝试实验设备、亲眼目睹实验过程、亲自感受科学实验的无穷魅力。在今年的专业教育中,计算机学院各专业均安排了实验室参观走访活动,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先后走访了教育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和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信息安全、网络工程等专业也先后走访了本专业的研究生工作室和实验室,这些走访参观活动极大增强了广大新生对“计算机语言”的识别度和敏锐感,使专业教育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富有乐趣。
总之,加强专业教育的定位与设计,在理性引导中进行专业教育、在交流互动中进行专业教育、在具体感知中进行专业教育是计算机学院2014年新生专业教育的鲜明特色,也是对专业意识和学科精神如何更好地“入心、入脑”的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