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
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美丽中国讲师团”专项实践 薪火相传实践团:用青春力量扎根乡土,以梦想之光照亮童心

发布人:丁钰峰发表时间:2025-11-11点击:

7月2日至18日,薪火相传实践团依托夏心续梦暑期湖北支教项目,奔赴孝感市孝昌县。团队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主题,以青春之力践行理论宣讲的使命,并凭借专业特长,积极服务于乡村教育的发展。

精心筹备,深耕乡土教育

七月流火,热情如炬。7月2日,先遣队率先抵达孝昌县全洲学校进行对接。4日,主团队携带着精心准备的3D打印机、光学显微镜、物理实验器材及双足机器人制作材料正式进驻。团队指导老师与校长黄本发就支教工作开展、学校建设及未来合作方向上进行了探讨,达成了多项共识。

(支教队抵达全洲学校)

(团队指导老师与校长黄本发深入交流)

依托在全洲学校三年的深耕经验,实践团队精准对接乡村孩子的认知需求。基于全洲学校“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团队精心备课,打磨“可能性”的钥匙,融入了机器人科普、物理实验、生物实验、矿物认知等特色课程。从课程设计到实施,精心筹备,力求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队员们指导学生用粘土制作等高线模型)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团队成员反复测试焊接材料)

(指导学生在机器人课上动手焊接)


科技筑梦,点燃探索火花

7月7日,实践团走进小悟乡万冲村暑期学堂,为40名乡村孩子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3D打印”科普课。

在支教队成员的分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完成了电路板元件的焊接实践,操作3D打印机,制作出简易机器人模型,并体验了通过手机蓝牙远程操控机器人的乐趣。当孩子们看到3D打印机喷头来回移动,将融化的塑料层层堆叠成精巧的指尖陀螺时,孩子们无不屏息凝神,瞪大眼睛发出阵阵惊呼!科技的魔力深深震撼了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万冲村村书记万新伟在活动结束后表示:“此次科普课堂形式新颖、内容充实,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科技视野,更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科学的种子。期待未来能与团队开展更多合作,共同培育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

(队长刘文静向小悟乡党委书记徐宝传介绍3D打印技术)

(孩子们动手体验焊接电子元件)

(孩子们用蓝牙操控双足机器人)

(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3D打印的过程)

(团队与万冲村党群服务中心合照)

红色铸魂,传承革命薪火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13日,团队成员赴孝昌县文化中心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主题活动,通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一个个感人的英雄故事,系统学习了孝昌地区的革命斗争史,深刻感悟革命精神,深入了解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艰苦奋斗历程。

(指导老师带队参观孝昌县活动中心)

(队员们驻足于革命英雄雕塑面前)


深耕不辍,沃土育梦新生

薪火相传实践团队的足迹深深镌刻在服务乡村振兴的沃土之上。团队创新的“机器人+3D打印”科普课程,相继亮相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农民日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等国家级平台,获湖北卫视、湖北日报、青春孝感、孝昌文旅等省、县级主流媒体聚焦报道。

(获各级媒体广泛报道)

半个多月的跋涉与耕耘,远不止于知识的送达。对于渴望知识的孩子们而言,改变常是书本上的愿景,是言语中的期盼。而实践团用这段倾注心力的时光,架设起一座“造血桥梁”。从最初零散的答疑解惑,到如今凝练出“俯身指导 + 耐心解惑 + 方法引导 + 潜能激发”的多维帮扶方案;从服务有限个体,到惠及一方学子。每一次心灵的共振,都在印证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深远力量,让希望的种子在沃土中悄然萌发。

(薪火相传社会实践团与学校孩子合影)